苍溪县,隶属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南麓之低、中山丘陵地带,广元市南端,介于北纬31°37’—32°10’,东经105°43’—106°28’之间,苍溪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苍溪县幅员面积2334平方公里,辖31个乡镇、454个村(社区),县人民政府驻陵江镇。2022年,苍溪县常住人口50.47万人。苍溪县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因地处苍溪谷而得名。西晋太康六年(2...
“走百病”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此活动最初仅限于妇女,旧时妇女多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因此身体劳累,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以驱除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意谓将家里病邪驱散。将人体的各种病痛“丢”在山野,一年四季健康通泰。天长日久,形成传统习俗。正月十六这天,人们早早地出门,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被搀扶着的病人,也有拄拐杖的老人等,乡间的道路上、树林间...
苍溪县唤马镇地处川北大巴山支脉九龙山南麓,嘉陵江支流宋江中段北岸,是“中国雪梨之乡”——苍溪县的腹心地带。它溯流而上,可达旺苍、汉中,顺江而上直抵阆中、南充,东依巴中楚地,西连剑门古道。全镇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居委会、84个村民小组、3350户、13700多人。唤马镇碧波荡漾的绿水田间承载着历史渊源,连绵起伏的奇山秀峰蕴藏着民间才艺,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生态...
“永宁火龙舞”是苍溪县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艺术项目,以永宁镇一代广为流传。它发源于民间,是人民群众渴求国泰民安、生活幸福的精神体现,反映了川北地区农民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建设家园的精神风貌,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示了民族的精魂。 “永宁火龙舞”一般由13人表演,闰年多一人为14人。每一副火龙道具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龙头,以中国传统中的祥龙为特征进行特制装饰,安装有照明器、喷火器等,...
苍溪唢呐艺术源远流长。自明代以来,唢呐一直是苍溪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尤以陵江镇片区广为流行的“梨乡唢呐”最具代表性。梨乡唢呐演奏适用广,民间婚丧嫁娶、迁居建房等重要民俗活动均有聘请唢呐乐团演奏的习俗。 梨乡唢呐队的组织形式多样。有的由农村邻里左右搭伙组建,有的由“父子兵”、“兄弟兵”或由至亲组成 “一家班”。每支唢呐队5——10人不等。其中唢呐手2—4人,另配有3—6人...
“梨花龙舞”是苍溪县传统表演艺术之一,属于苍溪龙舞之一。苍溪龙舞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群众最喜欢的一种节日文娱活动,春节尤为盛行。“梨花龙舞”是由近年苍溪民间艺术家融合雪梨之乡苍溪的梨花和苍溪龙舞的艺术特色创作出来的舞台龙舞节目。现主要流传于嘉陵江和宋江流域。“梨花龙舞”富有浓厚的苍溪现代特色和民间文化特色,表演形式充分展现了龙舞的技术特点和表演流程,舞蹈音乐充分借鉴了川剧锣鼓和苍溪灯戏的音乐元...
苍溪灯戏又称鼓乐神、喜乐神,是流行在川北、陕南一带历史悠久的传统歌舞小戏。具备唱、念、做等表演具备戏剧的一般要素,颇具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苍溪灯戏最早是原南阳乡(歧坪镇)彭家粱灯班,在年节、酬神庆坛和婚丧嫁娶时演出,并在阆中、仪陇等地传艺授徒,被誉为川北的“灯戏窝子”。1960-1962 年 四川省戏曲研究所、南充地区文教局多次派人到南阳公社搜集发掘灯戏遗产。据史、志书记载,苍溪古属巴国...
身为苍溪人,一直有件事儿很骄傲!那就是苍溪方言各种超爽的由楚人川的苍溪先民,将楚地语言融于川话,形成了“川楚合一”的语言特征,并用方言土语称人,说物、言为,论事,世代相袭。例如:在喊叫上:称爷爷为“嗲嗲”;称父亲为“呀呀”;称母亲为“哒哒”;称夫(妻)为“屋里”;称土匪为“棒老二”;称理发员为“招待”;称裸体人为“精架子”。说物时:称狐狸为“毛狗”;称松鼠为“毛二娃”;称狗熊为“黑娃子”;称...
在苍溪、剑阁、阆中三地交界的白桥、鹤龄等乡镇一带,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习俗——中秋夜“偷瓜”送瓜。因当地人将南瓜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节日那天,南瓜成了更多人喜爱“吃、偷、送”的美食。中秋节“偷”南瓜寓意“偷瓜得福”“送瓜送子”。 每年的农历八月,川北山乡秋高气爽,一年辛勤劳作的农民,用热汗迎来了好收成,谷满仓、粮满囤、瓜果满架,大人们忙着碾米、磨面,备办酒肉迎接中秋佳节的到来。孩子们则成群结队...